我院师生赴德参加第六届中德海洋科学双边研讨会暨第十一届中德海洋科学暑期讲习班
发布时间: 2019-10-10 浏览次数: 10

    德国时间2019年9月15日-928日,第六届中德海洋科学双边研讨会暨第十一届中德海洋科学暑期讲习班在德国不来梅市举办,不来梅大学副校长Eva-Maria Feichtner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Feichtner副校长在致辞中回顾了中德两国在海洋科学领域合作的发展历程,并希望以中德海洋科学中心为平台将双方良好的合作继续推进。

受中德海洋科学中心资助,我院应用海洋学团队教师宋军与研究生马全强分别参加了研讨会与讲习班,宋军教授在会上做了主题学术报告。

  第六届中德海洋科学双边研讨会暨第十一届中德海洋科学暑期讲习班主题为海气多尺度过程,来自中国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浙江大学、青岛科技大学、上海海事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德国不来梅大学、亥姆霍兹极地海洋研究所(不来梅港)、亥姆霍兹极地海洋研究所(波茨坦)、汉堡大学、奥尔登堡大学、不莱梅雅各布大学、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汉诺威大学,以及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与十余位研究生参加,与会专家围绕海气相互作用、海洋与大气之间的二氧化碳循环、长期及短期海气多尺度变化、区域及全球气候模拟、遥感技术与微量气体等多个涉及海洋、大气、地球科学与气候等问题进行学术交流,共同讨论拟开展的中德联合科研项目。

讲习班期间,中德双方教授联合授课,学术报告主要围绕区域-全球、短期-长期多尺度海气变化及耦合系统、过去及未来全球气候变化模式、自然变化及人类生产生活对地球气候的影响、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等热点问题,帮助学员更好地深入了解海洋和大气在地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以及人类所面临的挑战。参加讲习班的师生就双方开展的基础科学研究展开学术讨论,涉及应用、决策、社会影响等方面。此外,跨学科学术讨论还将涉及遥感、仪器观测、海洋沉积物,模式研究、气候过程生物地球化学特征以及人类影响。同时,还组织了实地参观,现场了解观测技术,参与观测实践模拟以及动手试验。通过参与本次讲习班,具有生物学、物理学和地学研究背景的中德学员了解了其它涉海学科的相关知识,拓展知识储备,提升科研领域的敏锐性。通过“学员报告”环节介绍自己的学习、生活和研究经历,展示个人风采。学员们还参观了极地海洋研究所的图书馆和仪器设施,并参观位于不来梅港的Klimahaus气候中心,近距离体验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差异。

据介绍,中德海洋科学中心成立于2011年,每年由中德双方联合申请经费,获得立项资助后举办中德海洋科学暑期讲习班及中德海洋科学研讨会,致力于推动中国海大与不来梅大学、基尔大学、莱布尼茨热带海洋生态中心、亥姆霍兹基尔海洋研究所等德国主要涉海高校和研究所在海洋科学领域的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本次中德科学中心资助由中国海洋大学陈学恩教授与德国不来梅大学Annette Ladstätter-Weißenmayer教授、德国亥姆霍兹-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极地海洋研究所(不来梅港)GerritLohmann教授联合申请获得